博主简介
讲师介绍: 傅一航,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在华为工作十年,数篇国家专利。并曾在英国、日本等国做项目,对欧洲、日本的电信市场有比较深的了解。 傅老师近十年以来一直从事通信行业的研究与分析,熟悉大数据系统部署与应用、SP增值行..
订阅
博文正文
数据治国三步走:互联、共享、开放
2016-02-25阅读(1675)
|
傅一航 我们一生要办多少个证?一位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的答复是103个,在平均寿命不到100岁的人生旅途中,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确实是万里长“证”啊!
中国人需要的证件多、证明多,这,你懂的。
一位广州政协委员统计,从出生到死亡,总共要办理103个证件,这103个证件分为六个类别:身份证明类(比如出生证、身份证)、学历证明类(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明类(会计证、军官证)、家庭婚姻证明类(结婚证、户口本)、财产保险证明类(银行卡)、生活证明类(社保卡)。
由于证件的相关信息,都分散在国家不同的部门,包括户籍、公安、社保、银行等,办理这些证件,需要经过18个部委局,39个科室和部门审批,盖100多个盖,其中办证最多的是公安部门。
在不同的部门,有时候需要重复提交一些相同的材料,其中提交户口本37次、照片50次,身份证73次;而且,证件之间还存在相互依赖的情况,或者证件只是局部地域有效,比如社保。所以,办一个证件,往往要奔走于各部门之间,提交多种材料。所以,全国实施“一证通”政策亟待出台,解决市民办证难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个“北漂”小伙子,为办理护照,从北京到老家来回6趟,3000多公里,还没有办成事。
证件数量多,办证地点分散,办证材料重复,其背后是国家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彼此各管一摊,信息没有联网互通。
2015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政府大数据的开放,也是需要逐步进行的,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大数据的公开,不得影响国家安全。
大数据的公开,不能泄漏商业机密。
大数据的公开,不能侵犯个人隐私。
因此,政府大数据,可以分三步走:从数据互联开始,实现少量信息交换;再到数据共享,实施权限控制;最后才向公众进行数据开放。
数据互联,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政府办事效率
数据互联,首先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连接,进行信息交换。
当前政府大数据都是保存在不同的社会职能部门,户籍信息、房产信息、银行信息、社保纳税信息,等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互不连通,导致居民为证而“跑断腿”。
如果能够组建政府大数据,连通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相互交换,完全可以避免很多无效的证明。
比如,去办理落户,你得先去房屋产权登记中心开具证明,再去公安局开具准迁入证,再回原籍办理准迁出证,再去派出所落户。至少要跑4个部门,交若干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工作证明、结婚证、房产证、照片、准迁证、准入证等等),但如果能够互联,则除了提交必要的信息(比如身份证、照片和申请表)外,其余的证明或证件都完全可以从国家的职能部门去自动获取并验证,这将大大地方便群众办事,何乐而不为?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政府还仍然坐等民众跑腿开证明,确实也够OUT的,这体现了国家公务员的管理理念并没有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始的低下状态。
政府大数据能够互联,将极大地提升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了办证的成本。而且,互联所需要传递的信息和数据,也只是政府各部门间根据规定所能出具的和所需要的少量信息,不会构成数据的泄密及权限问题。
数据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加强组织决策能力
政府大数据的共享是第二步,即政府大数据面向政府外企业或机构逐步进行公开。
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和机密性,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够无限制的公开和使用。因此,需要对数据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只能在某个范围进行有限制的访问,即数据共享。
比如,民众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不能向所有民众公开的。但是,如果有居民申请银行货款时,是能够允许银行查询个人的信用数据,以便于银行决定货款的限额。
再比如,个人健康信息,只有在经过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才有权查看且有使用时限,但是其它企业或其他个人是无权查看,避免产生就业歧视或生活歧视。
数据的共享,只给有需要的,经过授权的机构使用,且仅限于指定的时限和指定的内容信息,等等。即数据的共享,需要考虑权限控制和数据分级等。
政府向企业尝试进行有控制的数据开放和合作,实现数据流通和资源整合,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有效利用政府数据,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以推动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数据开放,激发商业模式创新,重塑国家竞争优势
数据开放,即向社会主动公开数据资源,实现免费的,无需授权地、无差别地开放政府数据。
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逐步将诸如交通运输、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气象环境等等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进行开放。
一方面,通过开放政府公共数据,给企业提供创新的数据资源,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应用研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引导社会深入挖掘开放数据,围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开发种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数据开放,不但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还将引爆社会围绕数据的创新热情,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大数据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这三步,可以稳步开放,有条不紊地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大数据战略,从政府开始;政府大数据,从互联开始。
中国人需要的证件多、证明多,这,你懂的。
一位广州政协委员统计,从出生到死亡,总共要办理103个证件,这103个证件分为六个类别:身份证明类(比如出生证、身份证)、学历证明类(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明类(会计证、军官证)、家庭婚姻证明类(结婚证、户口本)、财产保险证明类(银行卡)、生活证明类(社保卡)。
由于证件的相关信息,都分散在国家不同的部门,包括户籍、公安、社保、银行等,办理这些证件,需要经过18个部委局,39个科室和部门审批,盖100多个盖,其中办证最多的是公安部门。
在不同的部门,有时候需要重复提交一些相同的材料,其中提交户口本37次、照片50次,身份证73次;而且,证件之间还存在相互依赖的情况,或者证件只是局部地域有效,比如社保。所以,办一个证件,往往要奔走于各部门之间,提交多种材料。所以,全国实施“一证通”政策亟待出台,解决市民办证难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个“北漂”小伙子,为办理护照,从北京到老家来回6趟,3000多公里,还没有办成事。
证件数量多,办证地点分散,办证材料重复,其背后是国家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彼此各管一摊,信息没有联网互通。
2015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政府大数据的开放,也是需要逐步进行的,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大数据的公开,不得影响国家安全。
大数据的公开,不能泄漏商业机密。
大数据的公开,不能侵犯个人隐私。
因此,政府大数据,可以分三步走:从数据互联开始,实现少量信息交换;再到数据共享,实施权限控制;最后才向公众进行数据开放。
数据互联,消除信息孤岛,提升政府办事效率
数据互联,首先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连接,进行信息交换。
当前政府大数据都是保存在不同的社会职能部门,户籍信息、房产信息、银行信息、社保纳税信息,等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互不连通,导致居民为证而“跑断腿”。
如果能够组建政府大数据,连通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相互交换,完全可以避免很多无效的证明。
比如,去办理落户,你得先去房屋产权登记中心开具证明,再去公安局开具准迁入证,再回原籍办理准迁出证,再去派出所落户。至少要跑4个部门,交若干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工作证明、结婚证、房产证、照片、准迁证、准入证等等),但如果能够互联,则除了提交必要的信息(比如身份证、照片和申请表)外,其余的证明或证件都完全可以从国家的职能部门去自动获取并验证,这将大大地方便群众办事,何乐而不为?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政府还仍然坐等民众跑腿开证明,确实也够OUT的,这体现了国家公务员的管理理念并没有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始的低下状态。
政府大数据能够互联,将极大地提升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了办证的成本。而且,互联所需要传递的信息和数据,也只是政府各部门间根据规定所能出具的和所需要的少量信息,不会构成数据的泄密及权限问题。
数据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加强组织决策能力
政府大数据的共享是第二步,即政府大数据面向政府外企业或机构逐步进行公开。
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和机密性,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够无限制的公开和使用。因此,需要对数据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只能在某个范围进行有限制的访问,即数据共享。
比如,民众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不能向所有民众公开的。但是,如果有居民申请银行货款时,是能够允许银行查询个人的信用数据,以便于银行决定货款的限额。
再比如,个人健康信息,只有在经过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才有权查看且有使用时限,但是其它企业或其他个人是无权查看,避免产生就业歧视或生活歧视。
数据的共享,只给有需要的,经过授权的机构使用,且仅限于指定的时限和指定的内容信息,等等。即数据的共享,需要考虑权限控制和数据分级等。
政府向企业尝试进行有控制的数据开放和合作,实现数据流通和资源整合,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有效利用政府数据,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以推动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数据开放,激发商业模式创新,重塑国家竞争优势
数据开放,即向社会主动公开数据资源,实现免费的,无需授权地、无差别地开放政府数据。
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逐步将诸如交通运输、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气象环境等等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进行开放。
一方面,通过开放政府公共数据,给企业提供创新的数据资源,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应用研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引导社会深入挖掘开放数据,围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开发种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数据开放,不但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还将引爆社会围绕数据的创新热情,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实现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大数据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这三步,可以稳步开放,有条不紊地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大数据战略,从政府开始;政府大数据,从互联开始。
关键词:
上一篇:大数据战略,为何从政府数据开始
下一篇:暂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