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简介
讲师介绍: 中国员工培训首选教练; 中国员工培训领军人物; 中国员工培训网·创始人; 中国员工执行力实战讲师; 清华大学领导力中心特聘导师; 北京时代光华管理培训学院特聘讲师; 中国企业“激情工作文化”创始人; ..
订阅
博文正文
是员工需要企业,还是企业需要员工
2017-02-09阅读(1237)
|
张戴金 在社会上需要谋出路。大气大成的基石是满足社会的大需求。战争需要战士,还是战士需要战争,就像是员工需要企业,还是企业需要员工一样,这种需要中迎来出路亮丽的风景线。
是战争需要战士还是战士需要战争呢?
欲望是自身的需求,寻找出路的动力;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求,出路的市场,找到出路的地方。因而,索取,永远应立足于贡献。
要赚钱吗?只要你干的事真的满足了广泛的社会需要,钱就会像拧开的自来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流来,多得不得了。
想出名吗?只要你表现让社会大众过足“心瘾”名气就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剧烈地膨胀起来,比天还大!
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片,如果能成为社会民众精神大餐,能满足社会贪婪的精神需求,就会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流传开来,就像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一个月内仅收到网上下载费就达400多万元,何愁没有好的出路?
人的出路在哪里?满足社会需求。大气大成的基石是满足社会的大需求。满足需求面越广,出路越大,满足需求面越窄,出路越小,不能满足需求,死路一条!
每台电脑都需要软件,比尔.盖茨满足了这种需求,所以成为世界首富;
忙碌的城里人都需要快餐食品,克洛克适应了这一需求,所以麦当劳迅速席卷全球;
每个人的出路实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做工。譬如古代教育不发达,谁来教孩子读书?私塾先生就很有出路,现代教育发达了不需要私塾教育,私塾先生就没出路了甚至消亡。
出路的本质在于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在异地发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当地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机构中找份工作。那儿,会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对当时最重要的话题持有什么看法,还有他生活习惯如何。
情景好莱坞电影“火爆”起来的拐点”什么?
过去好莱坞电影并不像当今这样叫好,发展很盲目,生产出的影片就像我今天许多出版社出的图书一样,堆在仓库里供自己欣赏,观众并不感冒。投资电影的老板叫苦连天,许多老板因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不知出路在哪里。
对此,大卫.奥威格认为根本原因是没有围绕观众需求拍电影,影片不符合大众的胃口。改变这一格局的惟一办法,就是从大众口味中找出路。为此,大卫.奥威格在投资拍电影前为老板们提供以下四项服务:
1.从票房号召力的角度衡量电影明星受欢迎的程度。称之为“票房价值稽核”;
2.预测观众对根据百老汇戏剧、小说和电影旧作改编的不同电影的接受程度;
3.调查不同片名对票房的影响;
4.调查电影观众中有多少人在一部电影发行前就听说过它称之为调查“公众浸透指数”
这种需求调查,令那些投资电影的老板、导演目瞪口呆,原来电影业的出路在百姓的需求里!很快,推倒了以往好莱坞电影业的理念,矫正了老板的投资行为,扭转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方向,好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竟奇迹般地“火爆”起来。这一经历,也为大卫.奥威格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理念—任何事物的出路在于适应社会需求!正因为如此,日后他成了全球第一大“广告业之王”。
这是世界广告霸主大卫.奥威格最深刻的体会。以6000美元起家,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59个分公司,营业额达8亿美元,成为世界广告界的顶级人物,被誉为“广告之王”。
大卫.奥威格的成功之道,就是深刻地了解社会需求!
出路的本质在于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条铁的定律。
放眼世界,清晰地看到任何商品,满足社会需求就大有市场;任何企业满足社会需求就蒸蒸日上;同样,每一个人,满足了社会什么需求,就有什么出路。满足大众听歌的需要,就能成为歌唱家;满足社会民众读小说的需要,就可以成为文学家;满足社会科学进步的需要,就可以成为科学家;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就可以成为一个老师;满足居民小区治安的需要,就可以成为一个保安。任何个人,只要满足社会一丁点儿需求,就有自己的一条出路!
但是这么科学地生存吗?每天到底在忙什么?找什么出路,满足社会需要吗?反观我周身,有太多的人,做太多的事根本不考虑社会需求,看看那些出书的办报的看看那些在办公室里拼命写材料的看看那些皓首穷经还在搞理论研究的还有官办企业的又有多少人了解社会的需求?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工吗?为什么越来越不受欢迎?为什么越来越萎缩?为什么非常努力还会走向死亡?根本的因素就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满足社会需要,必然没有出路,这是天经地义的逻辑!
处处有需要,处处有出路。满足大的需要就有大出路,满足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没有满足社会需要就没有出路。
若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找出路的前提是解社会需求,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出路。满足需求,便是找到出路。
有战争,就有战士的出路;有口渴的需求,就有饮料的出路。反之亦然。
人的一生,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存在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发展。出路与需要,就犹如硬币的两面,出路围绕需要转,满足需要即出路。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又深奥的道理,找出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
处处有需求,处处有出路。社会需要五花八门,出路也就绚丽多姿;社会需要无穷无尽,所以,寻找出路便永无止境。满足社会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满足大的需求,就有大出路。
麦当劳帝国”席卷全球的真正原动力是什么?
麦当劳总裁雷.克洛克,适应了全世界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的人们共同需求—方便、快捷、卫生”吃饭需求,创造了麦当劳从美国的一个小镇迅速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神话。
1955年,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美国伊利诺斯普兰开张,
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61年,麦当劳在全美共有323家连锁店,1964年,上升到657家;1965年,达到710家;1967年,更增至900余家。至今,全世界已拥有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中国,有500多家,麦当劳的黄金双拱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最熟悉的世界品牌之一。全世界每天有近4000万顾客到麦当劳用餐。从1970年到1980年,麦当劳一共卖出300亿个汉堡,即每天卖出820万个汉堡包。
麦当劳为何能跨越地域界线、跨越文化界线,以如此惊人速度发展?需求,全球人共同的快餐文化需求,推动着麦当劳秋风扫落叶似地席卷全球。克洛克满足了这种需求,成就了麦当劳帝国”。
顺着需求找出路,出路围着需求变。
机遇是什么?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出现的新需求。
是战争需要战士还是战士需要战争呢?
欲望是自身的需求,寻找出路的动力;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求,出路的市场,找到出路的地方。因而,索取,永远应立足于贡献。
要赚钱吗?只要你干的事真的满足了广泛的社会需要,钱就会像拧开的自来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流来,多得不得了。
想出名吗?只要你表现让社会大众过足“心瘾”名气就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剧烈地膨胀起来,比天还大!
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片,如果能成为社会民众精神大餐,能满足社会贪婪的精神需求,就会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流传开来,就像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一个月内仅收到网上下载费就达400多万元,何愁没有好的出路?
人的出路在哪里?满足社会需求。大气大成的基石是满足社会的大需求。满足需求面越广,出路越大,满足需求面越窄,出路越小,不能满足需求,死路一条!
每台电脑都需要软件,比尔.盖茨满足了这种需求,所以成为世界首富;
忙碌的城里人都需要快餐食品,克洛克适应了这一需求,所以麦当劳迅速席卷全球;
每个人的出路实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做工。譬如古代教育不发达,谁来教孩子读书?私塾先生就很有出路,现代教育发达了不需要私塾教育,私塾先生就没出路了甚至消亡。
出路的本质在于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在异地发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当地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机构中找份工作。那儿,会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对当时最重要的话题持有什么看法,还有他生活习惯如何。
情景好莱坞电影“火爆”起来的拐点”什么?
过去好莱坞电影并不像当今这样叫好,发展很盲目,生产出的影片就像我今天许多出版社出的图书一样,堆在仓库里供自己欣赏,观众并不感冒。投资电影的老板叫苦连天,许多老板因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不知出路在哪里。
对此,大卫.奥威格认为根本原因是没有围绕观众需求拍电影,影片不符合大众的胃口。改变这一格局的惟一办法,就是从大众口味中找出路。为此,大卫.奥威格在投资拍电影前为老板们提供以下四项服务:
1.从票房号召力的角度衡量电影明星受欢迎的程度。称之为“票房价值稽核”;
2.预测观众对根据百老汇戏剧、小说和电影旧作改编的不同电影的接受程度;
3.调查不同片名对票房的影响;
4.调查电影观众中有多少人在一部电影发行前就听说过它称之为调查“公众浸透指数”
这种需求调查,令那些投资电影的老板、导演目瞪口呆,原来电影业的出路在百姓的需求里!很快,推倒了以往好莱坞电影业的理念,矫正了老板的投资行为,扭转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方向,好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竟奇迹般地“火爆”起来。这一经历,也为大卫.奥威格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理念—任何事物的出路在于适应社会需求!正因为如此,日后他成了全球第一大“广告业之王”。
这是世界广告霸主大卫.奥威格最深刻的体会。以6000美元起家,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59个分公司,营业额达8亿美元,成为世界广告界的顶级人物,被誉为“广告之王”。
大卫.奥威格的成功之道,就是深刻地了解社会需求!
出路的本质在于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条铁的定律。
放眼世界,清晰地看到任何商品,满足社会需求就大有市场;任何企业满足社会需求就蒸蒸日上;同样,每一个人,满足了社会什么需求,就有什么出路。满足大众听歌的需要,就能成为歌唱家;满足社会民众读小说的需要,就可以成为文学家;满足社会科学进步的需要,就可以成为科学家;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就可以成为一个老师;满足居民小区治安的需要,就可以成为一个保安。任何个人,只要满足社会一丁点儿需求,就有自己的一条出路!
但是这么科学地生存吗?每天到底在忙什么?找什么出路,满足社会需要吗?反观我周身,有太多的人,做太多的事根本不考虑社会需求,看看那些出书的办报的看看那些在办公室里拼命写材料的看看那些皓首穷经还在搞理论研究的还有官办企业的又有多少人了解社会的需求?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工吗?为什么越来越不受欢迎?为什么越来越萎缩?为什么非常努力还会走向死亡?根本的因素就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满足社会需要,必然没有出路,这是天经地义的逻辑!
处处有需要,处处有出路。满足大的需要就有大出路,满足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没有满足社会需要就没有出路。
若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找出路的前提是解社会需求,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出路。满足需求,便是找到出路。
有战争,就有战士的出路;有口渴的需求,就有饮料的出路。反之亦然。
人的一生,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存在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发展。出路与需要,就犹如硬币的两面,出路围绕需要转,满足需要即出路。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又深奥的道理,找出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
处处有需求,处处有出路。社会需要五花八门,出路也就绚丽多姿;社会需要无穷无尽,所以,寻找出路便永无止境。满足社会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满足大的需求,就有大出路。
麦当劳帝国”席卷全球的真正原动力是什么?
麦当劳总裁雷.克洛克,适应了全世界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的人们共同需求—方便、快捷、卫生”吃饭需求,创造了麦当劳从美国的一个小镇迅速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神话。
1955年,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美国伊利诺斯普兰开张,
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61年,麦当劳在全美共有323家连锁店,1964年,上升到657家;1965年,达到710家;1967年,更增至900余家。至今,全世界已拥有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中国,有500多家,麦当劳的黄金双拱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最熟悉的世界品牌之一。全世界每天有近4000万顾客到麦当劳用餐。从1970年到1980年,麦当劳一共卖出300亿个汉堡,即每天卖出820万个汉堡包。
麦当劳为何能跨越地域界线、跨越文化界线,以如此惊人速度发展?需求,全球人共同的快餐文化需求,推动着麦当劳秋风扫落叶似地席卷全球。克洛克满足了这种需求,成就了麦当劳帝国”。
顺着需求找出路,出路围着需求变。
机遇是什么?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出现的新需求。
关键词:
上一篇:企业员工管理文化,基本理念
下一篇:做一名“机智”的企业员工